这样也行?(5g来临观后感)5G时代读后感,5G的前世今生,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你可能经常能听到5G这个词,但是对它的含义并不完全理解,也许有人疑惑,买手机的时候,我们看到手机参数有8G+128G、4G+64G等;选择号卡套餐的时候,也有10G、20G的流量包;使用手机的时候,右上角或左上角时而显示4G,时而显示2G。现在又提出5G,这么多的G,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有什么区别。

手机参数中的8G+128G,前一个8GB代表的事手机的运行内存(RAM),它影响着手机操作的运行速度。后一个128GB代表的是手机的内置存储空间(ROM),它用来存放平时下载的手机应用、照片、视频等等。这里的GB是存储容量的单位,B是字节,KB是千字节,MB是兆字节,GB是吉字节。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号卡套餐里的流量10G的G也是GB的意思。不过手机参数中的GB侧重于静态存储的容量,而套餐流量的GB侧重于通信数据的总量。

手机使用时显示的2G、4G就是我们的移动通信网络了,G是Generation的首字母,也就是代的意思。所以我们说的5G就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没有固定的时间分隔标准,主要根据通信网络的发展情况,由全球通信技术专家认定,当技术发展到颠覆性变革的状态时,就会成为新的一代。回顾通信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移动通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却更新迭代非常快,大概每10年就会出现新一代的技术,每一代变革都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也行?(5g来临观后感)5G时代读后感,5G的前世今生,

1G 到 5G 时代手机终端的演化历程

1G时代,傻白时代只能语音,不能上网

1G主要解决的是语音通信问题,作为移动通信的鼻祖,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于1986年在美国芝加哥诞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采用模拟式的调频(FM)调试。信号为类比式系统,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1G时代就是一个傻白的时代,只能应用在 一般语音传输上,且语音品质低,信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也不够全面。1G 主要系统为 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只能语音通信不能上网, 网络容量也很有限,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弊端,比如保密性差、系统容量有限、频率利用率低、设备成本高、体积重量大等。 1G 在国内刚刚建立的时候,很多人手中拿的还是大块头的摩托罗拉 8000X,俗称大哥大,有A网和B网之分,一部大哥大在当时的售价要数万元,当时入网费为 6000元,只有有钱人才用得起。

2G 时代,跨时代的经典一代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了 2G 时代,开启了数字蜂窝通信,摆脱了 模拟技术的缺陷,有了跨时代的提升。虽然仍定位于话音业务,但开始引入数据业务,支持窄带的分组数据通信。从1G 跨入2G 是从模拟调制进入到数字调制,2G 声音质量较佳,相比1G 多了数据传输服务,且 2G 具备很强的保密性。手机可以发短信、上网。 2G 时代与1G时代的乱战相比,呈现出“抱团”的现象,被分割为欧洲主推的 GSM (基于TDMA)与美国主推的 CDMA 两种阵营。

3G 时代,国产技术初露锋芒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官方第3代移动通信(3G)标准IMT- 2000(国际移动通信2000 标准)。在 2000年5月确定WCDMA 、CDMA2000、TD-SCDMA 三大主流无线标准;2007 年,WiMAX成为3G的第四大标准。我国于2009年的1月7日颁发了3张3G牌照,分别是中国移动的TD-SCDMA,中国联通的WCDMA 和中国电信的CDMA2000。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通信标准,较其他标准起步晚且产业薄弱,由当时实力最强大的中国移动扛起了其产业推动的大旗,所以当时中国移动的用户使用感知并不是很好,不过TD-SCDMA的坚持也为后期4G时代的TD-LTE奠定了基础。

4G 时代,移动互联网改变生活

3G时代时虽然上网已经变成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 但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3G发展的同时,4G的研发已经走在路上了。4G将上网速度提高到超过3G移动技术50倍,可实现视频画面高质量传输。在2005年6月在法国召开的3GPP会议上,我国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进模式的方案,在同年11月,在汉城举行的3GPP工作组会议通过了TD-SCDMA后续演进的TD-LTE技术提案。

4G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是专门为移动互联网设计的通信技术,从网速、容量、稳定性上相比之前的3G技术都有了跳跃性的提升。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牌照”。至此,移动互联网的网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手机这个超级终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移动互联网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这样也行?(5g来临观后感)5G时代读后感,5G的前世今生,

5G时代,天下归一改变社会

从1G到4G技术都以“人对人”通信为主,而 5G 将会实现“人对万物”以及“万物对万物”的连接。5G将采取全球统一技术标准,将对包括远程医疗、智能农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智能手机!

5G 的网络速度将是4G的10倍,在4G网络下半小时才能下载的大型游戏和视频文件,在5G网络下,起身接杯水的时间就能高速、无损地完成下载。人类眨眼的时间为100毫秒,而5G 的时延为毫秒级,再也不用担心出现卡顿、延时等情况,信息交换可以完全精准流畅地进行。5G网络连接容量更大,每平方公里最大连接数将是4G的10倍,可支持100万个连接同时在线。

2015年10月26日至30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2015无线电通信全会上,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正式批准了三项有利于推进未来 5G 研究进程的决议,并正式确定了 5G 的法定名称是 “IMT-2020”。ITU 为 5G 定义了: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海量大连接)、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高可靠低时延)三大应用场景。

这也是5G的核心能力,那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eMBB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还是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极致通信体验,简单说就是上网速度比以前快了十倍以上,尤其在高速移动场景下(比如高铁)上网体验更加快和稳定。

mMTC是指大量相邻设备同时享受顺畅的通信连接,每平方公里最大连接数将是4G的10倍,可支持100万个终端连接同时在线,简单说就是未来可以连接、控制更多的设备。

uRLLC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时延可靠性保证。单向空口时延达到1ms,可靠性达99.999%。譬如对于自动驾驶中的车辆而言,车辆周边的路况信息以及车辆前方突发情况的信息,为了立即得到相应的处理,这就需要极小的时延和高度可靠的网络来保障,简单说就是通信安全可靠,回传反应更迅速。

这样也行?(5g来临观后感)5G时代读后感,5G的前世今生,

通信技术的演进

5G还有两大新的核心技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后面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两块能力的无穷魅力。

正文结束
 
669313929@qq.com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669313929@qq.com 2023-01-05发表,共计2862字。
转载说明: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
评论(没有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