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G,自内容生产而起
文丨郑昊男 谢乔杉
新通信技术对内容行业的影响往往是颠覆性的。在通信技术与内容形式协同发展的历史中,3G是Twitter、微博等图文内容生产者的最佳时期,4G则造就了短视频热潮,抖音、Instagram所引领的风口正热;可以预想的是,5G会迫使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向新内容形式转型,也会催生一批弯道超车的新玩家。
简单来说,5G对媒体内容产业的影响会最先体现在内容本身的变化以及内容生产主体的变化上。
对于内容本身而言,5G的高传输速率会为我们带来内容清晰度和流畅度上的提升,加速VR、AR等新内容形式趋向于成熟,但也可能带来内容生产速率难以与传输速率相匹配的问题;
对内容生产主体而言,并非所有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内容巨头坐拥大量资源,在奠定行业玩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转型风险,而新内容玩家也存在一定破局的可能,市场格局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
信息通信技术的演变会直接改变内容产业的形态
01
内容拓展新可能,纵更深,横更宽
自PC端兴起至移动媒体时代,内容领域在形式上不断被开拓。短视频自不用说,这是移动互联网直接催生的全新细分领域,即便是传统图文与影视内容,也被技术催生出无数的新玩法。
而5G则为内容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拓宽方式——一方面,5G商用将允许我们以更高的清晰度、更流畅的速度将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并创新原有的内容传播形态;另一方面,5G将极大地赋能VR、AR等此前受制于各种因素而无法发展的内容形态,拓宽内容产业的边界。
▉ 长视频内容的新空间
5G技术自问世以来,媒体产业就在期待超高清视频传输可能带来的全新空间,4K、8K甚至16K似乎都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这也是媒体内容提供方纷纷加码5G的重要原因。
目前,超高清视频制播包括超高清视频采集回传、视频素材云端制作、超高清视频节目播出三个环节。4K视频在播出时需要60-75Mbps的传输带宽,8K视频需要100Mbps的传输带宽,因此只有基于5G网络才能保证超高清视频回传质量。
2019年10月30日,在中国IPTV/OTT智能视听产业高峰论坛上,华为公司中国运营商大视频业务部张晓冬提出,5G能够在超高清回传、多视角、自由视角和视频云服务四个维度赋能超高清技术。而投射到内容生产过程中,这些技术的提升能够为多领域的内容增强体验感和互动性。
一方面,内容传输效果得到极大优化。
传统录播现场往往需要大量的硬件传输线,容易影响现场的观赏体验,而5G的无线高传输速率为超高清视频的制播降低了硬件上的要求。
另一方面,多视角呈现助推实现全场景覆盖。
例如,华为为了引入更多从业机构参与4K/8K内容拍摄制作,做了大量多屏多视角直播技术的试验。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直播中,央视就利用了华为提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5G+多视角的直播应用,在经过天安门的自行车方阵中安装了5G背包,提供一个机位5G回传给到导播台,带给用户全新的观看感知。
5G+多视角也为各种垂类内容的直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在体育行业,韩国冬奥会已经应用了5G进行赛事转播,在运动器材和运动员身上安装器材,将数据实时通过5G网络传送,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以运动员的第一视角来观看赛事直播。此外,多视角的直播仍属于预定视角的视频呈现,5G所带来的高传输速率允许平台方实时传输更大体量的文件,直接将全部信息传输给观众,从而赋予观众通过自由视角观看的选择权,让观众成为自己的导播。2019年10月,华为在青岛的CBA季前赛中,已经实现在手机端通过触屏滑动选择在任意角度观看比赛。
曾任华数传媒董事长的王健儿早早涉足“5G+”影视行业产业研究。在第三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他表示:5G大宽带、低时延的显著特点必将开启影视行业新时代。比如5G+4k/8k拍摄,将实现实时拍摄、实时传输,云上渲染、云上制作,达到远程处理,多点共制,有效提高电影拍摄效率及效果;5G+VR/AR,将充分满足影视娱乐行业的服务新要求;甚至像5G+无人机航拍这样一项业务,都可能开创影视制作/娱乐体验空域经济。
▉ 新形态内容的大拓展
在2015年前后,VR和AR技术大热,一度成为当时的行业风口,众多企业涌入这个细分产业。但很快其发展便遇到困境:带宽和延时的因素导致互动体验不强和终端移动性差、分辨率和刷新率低,内容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成为了遏制这个细分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而5G技术的大带宽、超低时延特性,恰好是AR和VR发展的必需品。
例如,5G大带宽对于VR的作用在于提升全景视频的分辨率和码率,从而达到更好的观看体验:VR头显屏幕分辨率一般为2K或4K,因此全景视频的最佳分辨率也是其3倍多,即8K或12K,这对于宽带速率要求是极高的,而5G恰好能够满足。因此,5G将使得VR摆脱当下“短期体验品”的发展窘境,真正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VR重度用户偏好的应用类型
早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就已经显示,在中国VR重度用户偏好的应用类型中,巨幕影院和全景视频是最受欢迎的品类。2019年2月3日,江西省春节联欢晚会首次采用5G+8K+VR进行录制播出,这也是电视台史上首个5G+8K+VR晚会。在拍摄现场共设计了4个VR机位,包括中央固定机位、摇臂机位、空中飞猫机位以及游机位,现场和网络观众可以通过手机、PC以及VR头显等多种方式体验观看。
2019年7月30日,大地电影院线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成立“5G+新文娱创新实验室”,将在5G+互动娱乐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5G技术在院线大屏场景内的应用。
而5G的低延时效应,目前来看对于游戏行业的直观影响也较为明显。
在通过云游戏技术提升画质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云游戏技术降低其“网络时延”程度,使得采用云游戏技术方案的VR/AR产品的“运动到成像时延”能够达到20毫秒的及格线以内。业界的普遍认知是,5G的商用可能会给游戏带来巨大变化,我们可能不会再以“端游、手游、页游”这样的标准去区分游戏,云游戏与AR/VR等新一代智能硬件结合,可能成为5G时代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亚马逊、微软、谷歌、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索尼、英伟达等硬件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与探索云游戏的商业模式,云游戏与AR/VR硬件亦会相辅相成。
从另一个角度讲,VR、AR内容产品之所以还没有大举进入家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VR技术对终端运算能力的依赖;而5G则有望协助将运算过程从终端迁移到云端,从而大大降低VR、AR对终端的需求,解决目前终端普遍过大、过重,带来体验限制的问题。目前头戴设备最有望接力智能手机,成为承载5G内容新的智能移动终端。
华为在2019年的新品发布会上已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VR眼镜产品HUAWEI VR Glass,其主要应用分别为IMAX虚拟巨幕电影、VR运动、5G+VR直播(球赛,演唱会,话剧等)、VR视频平台、以及VR游戏等。内容体量的变化也催生了交互形式的升级,AR所呈现的虚实融合不仅仅指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场景上,还可以包括将现实中的事物映射到虚拟世界当中。而5G高带宽、低延迟的特性,可以让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视觉跟踪等技术达到更高的响应效率,提升人机交互的流畅性,让AR内容的交互从双向转变为多向,更加简单、自然。
在5G时代,信息来源的复杂、素材的丰富、采集手段的多样,使生产者的信息获取变得相对容易,但同时信息的庞杂也限制了生产者判断内容质量的效率。这也预示着,伴随着5G的到来,虽然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科技,却可能缺乏与之相应的生产者,即“正如有了高速路却没有可以高速行驶的车”。因此,如何调整自身的组织架构,完成规模化、流程化的分工合作,生产出符合5G时代传播特性的内容是内容生产者必须思考的。
02
生产者的较量,机遇与风险同在
移动红利的逐渐封顶使得媒体产业中的内容提供方积极求变,一方面想要拥抱5G带来的空间与可能,另一方面也必须迎接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与危机。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手握重兵、资源雄厚的大型机构,自然更有可能在5G商用的浪潮中尝到技术的甜头,但也不是没有拥兵自重、转型失败的风险;中小型机构虽然有可能因为各方面资源欠缺而掉队,但也有可能成为厮杀中的黑马、时代的弄潮儿。
▉ 传统内容生产巨头的借势转身
对于早已站住脚跟的巨头们来说,5G带来的转变会是一次稳扎稳打的突破,也会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在以影视内容和游戏制作为代表的垂直行业,占据资源和技术优势的生产者们已经开展了对新内容、新形式的探索,而综合实力强劲的互联网巨头们亟需抓住增长机会,巩固既得的有利地位。
–影视内容制作者的技术应用–
传统媒体作为老牌的内容提供方,依托自身强大的资源积累和丰富的先进经验,对于5G的应用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为现场直播、报道回传、影视制作等环节注入活力。
2019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AI媒体应用实验室揭牌暨纪录片《而立浦东》开机活动在上海举行。总台在沪设立5G+4K+AI媒体应用实验室,并启动拍摄大型4K纪录片《而立浦东》,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是5G落地加速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上海“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鼎力支持。
总台5G媒体应用实验室——4K、VR集成制作平台
背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一超级航母,此番央视网所升级的,并非一个“首页首屏”的简单上线——背后所深层考量的是如何利用好总台全媒体、全终端的优势,做好面向5G时代的各种融通准备。
互联网影视平台也在积极布局,其中,互动剧就是其探索的切入口之一。
爱奇艺CEO龚宇提出,“互动”是内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视CEO孙忠怀曾在多个场合表示,5G技术将对视频行业带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洗礼,“比如大量互动影视剧内容的产生”。
从互动形式上来看,互动剧是从云端加载,用户体验的关键就是加载的速度。带宽越高,视频流质量越好。相应地,5G技术带来的大容量、高速率能够充分保障剧集的流畅性,为与观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奠定技术基础。
从创作者角度来说,互动形式其实拓宽了内容创作的空间,内容生产的自由度更大。然而,Netflix2018年底推出的互动科幻剧集《黑镜:潘达斯耐基》,豆瓣评分6.8,创下了该系列最低分。想要呈现出备受好评的高质量作品,影视互动化面临着两大难以攻克的难题。
Netflix推出的互动剧集《黑镜:潘达斯耐基》
一是互动选择的出现影响用户观影体验,二是目前用户互动习惯还未养成,即面对选择“不一定都有意愿上手”。再加上优质剧本难求,目前此类受欢迎的精品不多,影视内容生产者仍需在互动剧这一新风口上多下功夫。
–游戏产业链中的各方布局–
正如前文所说,5G给游戏行业带来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云游戏的产生。云游戏的本质是一个远程操控软件,云游戏公司为用户提供远程主机,用户通过手机对该主机进行远程操控,从而实现手机端玩PC游戏。
与传统游戏产业相比,云游戏产业链相对简单,商业模式由“设备盈利”转向“服务盈利”。游戏到达玩家手上,只需要经由开发商、发行商、平台方,最后到达用户。由于硬件配置上的弱化,主机厂商将不再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同时,游戏的开发商既可以经过发行商接触平台方,也可以直接与平台方相联系,发行商的作用将降低。游戏的平台成为了连接游戏和用户最直接的媒介,而直接影响游戏平台好坏的两个因素——内容和服务,将成为平台发展的重点。因此,传统游戏产业链中的各方力量都将云游戏视为未来竞争发展的重要方向。
云游戏后台示意图
此外,云计算服务显然是云游戏发展的技术关键点。这意味着谷歌、亚马逊等拥有优秀的云计算服务的云游戏平台,将会在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另外,目前存在的“外挂”问题基本都是利用游戏中封包和抓包工具对游戏本身或游戏服务器提交假参数而实现的;而云游戏的几乎所有数据计算都是在服务器上进行的,这也意味着在5G带来的云游戏时代,外挂将从根源上被杜绝。
对于未来云游戏的发展方向,在5月份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游戏分论坛上,腾讯给出了答案。在会上,腾讯正式宣布将重磅加码游戏出海、云游戏和小游戏三大核心赛道。而腾讯云将重点打造全周期云游戏行业解决方案,开放IaaS云游戏开发套件与接口,并为用户提供全链路云游戏平台与生态,加速推动云游戏的普及。
–互联网巨头的转型挑战–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5G俱乐部”的入会费是非常昂贵的,能够最先进入5G内容生产领域的一批玩家必定是拥有大量资本和资源——这正是互联网巨头们所拥有的。
业界有声音认为,5G到来之后,在技术的驱动下,信息传播的核心资源将会从内容渠道转变为数据,这时,争夺用户的竞争不再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而在于智能硬件设备。
在5G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企业占据的信息分发优势会受到来自硬件企业的冲击。对于这个判断,互联网巨头的应对是“生态”的打造——内容仅仅是其5G布局中的一环,是其5G生态环境缔造者的愿景组成。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在影视内容方面的尝试之外,早在2014年,阿里就在天猫魔盒中推出了电视“云游戏”平台。
允许用户在无需下载的情况下,直接在云端服务器运行游戏大作。阿里云游戏提供的服务中包括了定制化的云游戏解决方案,同时基于阿里云提供的云游戏PaaS服务,在低成本条件下快速搭建云游戏平台。
2019年6月25日,网易携手华为成立了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云游戏产业生态建设。能够看到,以云游戏产业为代表,各互联网巨头正推进内容消费升级,视频、游戏、教育等内容驱动型产业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热门。
当然,机遇虽多,风险仍在。犹记算法时代来临时,腾讯作为牢牢把握社交媒体的互联网巨头,却在短视频领域惨遭字节跳动和快手的弯道超车。在5G时代,互联网巨头的生态布局究竟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 新角色迎风而起的破局机会
伴随5G商用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新兴的生产角色将入局内容业态。一方面,中小规模的企业迎来了规模成长的机遇,拥有成为新生代巨头的野心;另一方面,其他行业主体跨界布局内容生产,老玩家迈入新赛道阻碍重重。
–小体量内容生产者的机遇–
前文提到的互动视频还带来了一个新风向,就是互动形式“入侵”短视频生产。
以B站UGC模式为代表,B站率先将互动技术下沉,把互动和UP主生态结合起来,举办活动吸引UP主参与。在8月开始公测之前,B站副总裁孙胡杨透露,1个月多内测时间里互动视频整体流量已经破亿,这些互动视频的生产者大多都扮演UGC、PGC的角色。
此外,已经成熟的技术企业在探寻内容生产生态的构建,为小体量内容制作者提供技术上的便利。
华为公司中国运营商大视频业务部的张晓冬在中国IPTV/OTT智能视听产业高峰论坛上提到,“就像短视频随时随地会有网红在做5G超高清直播,我们现在也正在联接网络直播的合作伙伴,正在探讨,能不能在主播这一部分,去做一些上行连接并呈现更好的直播体验。”
5G条件下,内容传输质量得到充分保障,高精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的内容都将迎来爆炸式的增长,革新内容的呈现形式。同时,巨头们更加注重内容生态的概念,为小体量内容创作者提供便利。
可以预想,随着内容生产行业进一步成熟,新的制作及发布工具会得到推广,整体内容制作门槛可能迎来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允许小体量的内容生产者自主生产更高信息量的长视频、超长视频甚至VR、AR等形式的内容。届时,我们可以期待像算法时代的字节跳动一样,5G时代也有异军突起的内容黑马。
–通信商入局内容生产的可能–
根据测算,自由视角直播的瞬间码率相比起现在的视频直播可能提会升5到6倍,为了保障体验,可能只有通信运营商网络才真正具备这种保障能力。手握核心技术的通信运营商能够占据优势地位,如果能够抓住5G移动网络的技术机会,运营商有望成为内容选择的决策方,在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方面掌握话语权。
目前,通信商主要还是以合作的方式进入内容生产领域。
在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联通与爱奇艺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计划在5G终端创新应用方面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双方预计联合在5G网络切片、5G网络边缘计算MEC、大数据、MR/AR/VR、4K/8K超高清视频等相关技术方面展开合作,并建立5G终端联合研发中心。根据合作协议,中国联通将提供研发场地、5G应用内场及外场实验环境、测试设备等,爱奇艺提供混合和增强现实、VR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等。
此外,在2019年4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北京联通也与爱奇艺携手打造了首次5G+4K的VR直播,而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宣布与中国移动合作首次实现了5G+8K VR直播技术。
当然,运营商也有机会成为独立的内容生产者。
中国移动的“咪咕”品牌自不用说,中国联通也有了自己的5G新视频规划及实践,试图打造自营内容平台,统一入口,提高产品差异化优势,同时引入外部合作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在5G时代,沃视频将从“中国联通手机视频业务唯一入口”转变为“中国联通以视频为核心的5G内容应用统一入口”,通过内部整合叠加外部生态合作,以“统一入口,统一账号,集中平台,分散运营”模式,构建集中统一的5G内容运营体系。
当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宽度都迅速扩大,内容容量迎来大爆发,本质上都是在供给侧发生的改变。对于用户而言,可选择的内容急剧增加,多样化形式清晰可感。无论如何,在5G时代,内容市场依然是用户市场,内容生产者仍然要考虑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内容。
面对即将来临的新风口,无论是针对原有内容进行适应性的改变,抑或进军全新的内容领域,如何调整自身架构和内容生产逻辑,成为5G高速路上那辆跑得又快又好的车辆,是每个内容生产者都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本期《5G的较量》接下来还会放送
【终端商】5G中国时间:终端狂想曲
加码5G,技术风口上生态焕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5G战略
引领5G浪潮,华为智能生态全面布局
升民视点 | 我看5G之争
《5G的较量》现已上线
欢迎订阅!
编辑:赖钰盈
在看又收藏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