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互联网发展历史简述)互联网发展历史 多少年,互联网发展历史,

24次阅读
没有评论

20世纪50年代末,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互联网的前身。

互联网示意图

到了70年代,阿帕网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之间互联通信,不同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互通,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

在研究网络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通信协议起到了重要作用。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温顿·瑟夫

温顿·瑟夫(Vint Cerf,原名:Vinton Gray,1943年6月23-),TCP/IP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 谷歌全球副总裁、互联网奠基人之一。瑟夫与鲍勃·卡恩共同设计了TCP/IP和互联网架构,并为此获得了“互联网之父”的美誉。

鲍勃·卡恩

罗伯特·埃利奥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1938年12月23日-),常称鲍勃·卡恩(Bob Kahn),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TCP协议,并与温顿·瑟夫一起发明了IP协议,这两个协议成为全世界因特网传输资料所用的最重要的技术,他被称作“互联网之父”。

TCP/IP协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TCP/IP技术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因特网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并把其它的军用计算机网络都转换到TCP/IP。

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商业公司的极大兴趣,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因特网的另一个主干网。军用的ARPAnet和科研用的NSFnet先后停止运作,但民用的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万维网的发明,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简称WWW,也称3W。WWW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信息发现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综合。WWW服务器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把信息组织成为图文并茂的超文本,利用链接从一个站点跳到另一个站点,彻底摆脱了以前查询工具只能按特定路径查找信息的限制

万维网的发明者,是蒂姆·伯纳斯·李爵士(Tim Berners-Lee)(1955年6月8日-),南安普顿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因为万维网的杰出贡献,伯纳斯·李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之父”。

蒂姆•伯纳斯•李

他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他的发明促使了信息革命的发生,使互联网由少数精英使用的信息传输渠道,变成了供全世界人共用的知识百科全书。2017年,他因“发明万维网、第一个浏览器和使万维网得以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而获得2016年度的图图灵奖。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WWW”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伯纳斯·李爵士亮相,并打出了“This is for Everyone”字样,言外之意,互联网献给所有人。(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容有删改与整理。)

今天的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全球信息资源的信息海洋,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应用覆盖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文结束
 
669313929@qq.com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669313929@qq.com 2023-01-14发表,共计1628字。
转载说明: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
评论(没有评论)
载入中...